“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收官总结
“筑梦乡村校园行,设计赋能谱新篇” 为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全省“非遗正青春”系列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社会实践,深入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山西传媒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艺术设计学院“艺心向党”志愿服务队于7月2日-7月6日走进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经过这次深入的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收获了无数的关于设计文创产品的宝贵经验和对于当地非遗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这段经历让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新的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智慧。
01
“艺心向党”志愿服务队成员
“艺心向党”志愿服务队成员由21、22以及23级学生组成,分别来自视觉传达专业、戏美服装专业、戏美化妆专业、环境设计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摄影专业、广告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共计26名学生.此次活动覆盖十几个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当地文化进行产品设计,由朱柯羽老师和吴煦民老师带队进行指导。
02
实践目的
(1)传承非遗文化: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非遗文化。
(2)激发创新设计:鼓励高校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
(3)打造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燃爆点”:通过文创产品设计,由主办方制作展出,提升黑水村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4)促进文化交流:通过高校这一平台,促进寿阳县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03
培养能力
(1)“传承非遗再创新,实践教育奏强音”。依托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非遗文化,组织青年学生开展文创设计活动,传承非遗文化,赓续文化传承。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中。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在传承中创新的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助力乡村发展”。通过参与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活动,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他们将意识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商业价值,更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3)“品牌打造有力度、网络宣传有广度”坚持大胆探索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文化资源,大胆创新,勇立潮头之巅、开风气之先,下大力气,以山西非遗品牌效应带动各项工作的整体活跃。
04
实践过程
7月2日-7月6日五天四晚,白天观看耍叉、傩舞、竹马等表演,切身实地的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向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以及80岁以上长寿老人进行采访。晚上创作文创产品,将白天的所见所学运用到设计当中。
05
路径方法
(1)创作阶段:学生选择不同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特色非遗主题,傩舞、竹马、耍叉、“寿”文化,以此为灵感,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意作品,设计新焱独特的文化衍生品、文创产品。
(2)提交作品阶段:提交完成的设计作品和说明文档。
(4)评审阶段:由专业评委进行评审,选出优秀作品。
(5)产品制作阶段:黑水村负责将获奖作品制作成实物。
(6)展示阶段:优秀作品将在黑水村进行展示和市场推广。
06
实践成果
通过设计多样文创样式,使得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文化的信息传递更加生动、直观和高效,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传统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以此吸引更多青年人关注和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
07
收获与反思
首先,同学们收获了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亲眼目睹了传统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艰辛与智慧。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为传统非遗文化贡献力量的决心。
其次,收获了团队合作的宝贵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进步。这些经验也让同学们更加珍惜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同时,同学们也收获了自我成长和提升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然而,在收获的同时,同学们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大家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同学们将继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加关注传统非遗文化的发展问题,积极为传统非遗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努力成为一个更加优秀人。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同学们将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