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跟着艺设学党史2021年12月22日

时间:2021-12-22  作者:  点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内外环境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对制度建设提出新要求。制度建设更多的是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要求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成就和显著优势,深入回答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深入阐释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这次全会系统梳理和集成升华了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描绘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

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作出新的制度安排。全会强调,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彰显“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是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枝干作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起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总体框架。全会总结实践经验,在我们党已经明确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基础上作出一些新的概括。比如,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恩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也进一步作出阐述。这三类制度,从不同层次,围绕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对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作出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纲”和“总遵循”。

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历史上的今天

1949年12月22日、23日 

周恩来在向参加全国农业会议、钢铁会议、财务会议代表的讲话中,阐述了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一)城乡关系,确定了城市领导乡村、工业领导农业的方针。(二)内外关系,国家建设以国内力量为主,生产建设上要自力更生,政治上要独立自主,我们欢迎友邦在平等互助基础上的帮助,现在同帝国主义国家也可以在有利的条件下做买卖,对此我们既不拒绝,也不强求。(三)工商关系,以工业为主,要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工业生产。(四)公私关系,确定以公为主,要引导私营企业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使我国健全地、有步骤地、不急躁地走向社会主义。(五)劳资关系,必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保护劳动和限制私营资本。(六)上下关系,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集中和统一,但也不允许各自为政,既要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必须正确处理这六种关系,才能使各方面的计划掌握重心,准确地加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