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跟着艺设学党史 | 2021年10月7日

时间:2021-10-07  作者:  点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之后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军委等。2012年11月14日12时许,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大会的秘书长为习近平,副秘书长为刘云山、李源潮、栗战书。



历史背景

从召开的时机和背景看,这次代表大会是在迈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之际召开的。同时,这次大会是在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我国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经济转轨不断加快、利益调整难度加大、社会矛盾多发频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为繁重,潜在挑战和困难更加凸显。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重要关头和时代背景下召开党的十八大,准确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谋划我国今后5年和更长时期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取得的重大成果看,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总之,党的十八大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会议内容

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我们毫不动摇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八大胡锦涛讲话会议要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新成果

小康社会目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14日胜利闭幕。连日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积极评价这次历史性盛会,认为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重大方针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次大会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历史上的今天

1996年10月7日-10日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