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简称“双百方针”。由毛泽东提出,经中共中央确定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的长期性的方针。基本点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人民内部发扬社会主义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贯彻“双百方针”,有利于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陆定一在会议上说: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同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严格区别开来),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批评,但批评时决不要戴大帽子。
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讨论中,有人发言,建议在科学文化问题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他强调:“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他还强调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次讲话经整理补充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于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
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
第一,它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间无形中形成的隔阂。
第二,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
第三,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文艺具有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文艺队伍自身也需要团结。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工作者心情舒畅,直抒胸臆,自由选择适合个人风格、适合内容需要的表现手法,才能做到真正的团结。
历史上的今天
1970年6月27日 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高等院校开始招生复课。文件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废除历来实行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改而“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